秋季是钓鱼的好季节,由于鱼儿为过冬做准备,秋天会大量觅食,秋季如何钓鲤鱼呢?下面从秋季鲤鱼生活习性和秋季钓鲤鱼的技巧两方面介绍一下。
一、秋季鲤鱼生活习性1、鲤鱼生活习性:
鲤鱼是杂食性底层栖息鱼种,生长迅速,分布广泛。是鱼类中垂钓的大鱼种,体形硕大,冲力强劲,上钩后的手感极佳。相信也是众多钓友爱钓的鱼种。
鲤鱼在水温低2度时躲入草或泥窝进入冬眠状态,不索饵;水温高5度-11度时活动缓慢,索饵不积极;水温高于度时鲤鱼开始索饵积极,并随温度的升高,进食量增加;水温在22度-25度时,索饵强烈,咬钩中鱼率最高。水温变化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季节,所以随着季节的变化,鲤鱼的活动范围和摄饵都有变化。
2、鲤鱼秋季活动范围:
鲤鱼喜欢在游泥中掏食泥土中的有机物质,秋季来临,鲤鱼喜欢在深水处饵量大而充足的地方拱食,象猪一样在水底淤泥里拱来拱去搜索可以吃的事物。所以秋季钓鲤,应选水较深而经常冒气泡的水域钓鲤。
3、鲤鱼秋季索饵习惯:
有句渔谚说鲤鱼摄饵特点是“春腥、夏臭、秋香、冬甜”。
根据这渔谚,秋季应该注重以香为主、甜为辅,开饵钓鲤。
秋季鱼儿疯狂摄饵,储蓄营养过冬,一般都趋向于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量大的饵料,对于一般的粗食不太感兴趣了。此时用饵,应在香、甜的基础上侧重于营养价值高,蛋白含量高的原料来开饵。
以上三点是鲤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摄食习惯。根据不同的地域,由于野生和塘养习惯的不同,针对各处鲤鱼,饵料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对应了所钓塘、河、库等水域鲤鱼的摄食习惯,一定都能有不错的鱼获二、秋季钓鲤鱼的技巧1秋季是钓鲤鱼的旺季,要想在该季节钓获更多的鲤鱼,除了使用长竿、粗线、大钩、科学配饵等基本技巧外,实践使我体会到,还有四点小技巧。
1、浑水下钩,浑水下钩是指钓者应选择一年以上未干过,水深在1米以上,水色呈微浑或较浑的水塘作为钓场,且选准钓点进行底钓。但是,人、畜等因素造成的浑水塘不可以选作钓场。为什么要选浑水塘钓鲤鱼呢?这是因为:“1.鲤鱼是制造水的“专家”鲤鱼一般靠其发达的颌骨挖掘底泥觅取食物,弄得一股股浑水和一层层鱼星泛出水面,因此,凡是有鲤鱼群的水塘,水均被它们搅浑;2.鲤鱼喜欢弱光,常栖息在水色浑暗、透明度较低的深水中;3.选择这样的钓场且选准钓点,相对而言,钓获鲤鱼的把握要大一些。
2、面坨挂钩。面坨挂钩是指用当日自己配制的面饵搓坨挂钩直接进行底钓。其具体方法:麸皮克、小麦面粉40克、商品钓鲤鱼香精半袋,倒入一器皿中拌匀,再加入适量的纯净水后反复搓揉,使面团的弹性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其软硬程达度适中而稍偏硬(可延长换饵时间,也不影响鲤鱼咬钩)。然后将面团放入双层塑料袋中扎口备用。垂钓时,每次取红枣样大一坨面饵,将整个钓钩包住,呈椭圆形(不露钩尖),再轻轻投入钓点垂钓。面坨挂钩钓鲤鱼的好处颇多;
适合鲤鱼喜荤更喜素的口味;面坨散落水底,形成较多的诱饵,既不需打窝又不需续窝,而且诱鱼快,留鱼久;诱饵和钓饵自然统一,鱼儿容易上当而频频咬钩;
换饵次数相对减少不易惊鱼;
能对抗小杂鱼闹窝,方便鲤鱼咬钩,创造了良好的“优窝”环境。
3、巧用双钩。
巧用双钩是指将脑线等长(约10厘米)的双钩(丸也10~12号钩)均挂上述面索施钓。这样,钓饵沉入钓点后基本靠在一块、目标大、气味深、诱鱼快、鱼咬钩欢。
4、稍缓提竿。
鲤鱼咬钩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漂相;即多数为黑漂;少数为送漂;个别为领漂。垂钓中要相对钓钝,漂尖露出水面4~5目,当开始发现黑漂,送漂、领漂的瞬间,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后迅速抖腕提竿。稍缓提钩,主要是根据鲤鱼光“叼”后“吞”的咬钩特点,让其将钩饵;“吞牢”后再提竿,这对于减少提空钩、防止鱼脱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2秋钓鲤鱼时机和技巧1、秋钓边的最佳时段
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自每年8月初的立秋之日起,时令就进入了秋季。但是,初秋由于未出“三伏”,除早晚较凉爽之外,炎热仍似盛夏,气温依然很高。垂钓自然还要沿用夏钓方法,避开中午要钓一早一晚。
到了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温度适宜,是一年之中第二个垂钓旺季。虽然多种鱼全天可钓,垂钓者可大显身手,但因气温,水温仍然较高,仍不是钓浅边的最佳时节。只有“寒露”过后,天气渐渐变冷,钓浅边的时机才真正到来。
晚秋时节鱼之所以喜欢靠近池塘岸边,一是因为深秋多风,不断将岸上的草屑,草籽和昆虫等食物吹落水中,岸边附近的水中就成了食物丰富的饵料区;二是由于一般池塘岸边水都较浅,太阳升起后,经阳光照射升温快,较温暖。鱼儿为了趋温和寻找食物,为越冬作最后的准备,纷纷从较深的地方游向浅水岸边。从而向阳岸边就成了垂钓者首选的下钩之处。
2、垂钓技巧
由于岸边水浅,钓点又近在咫尺,如果仍采用平时正面伸竿垂钓法,往往效果不佳。为避免人影竿影对水中鱼儿的影响,最好是采取长竿斜向垂钓的方法。这样,下钩点与垂钓者距离较远,人对鱼的各种干扰就小得多。钓点环境相对安静,从而鱼敢于大胆进窝和毫无顾忌地摄饵吞钩,故上鱼率高。
秋季钓鲤的钓具与春日不同。要求竿子粗壮结实,线粗牢,钩丝粗,钩子大,钩型龙门要宽些。秋日鲤鱼力气大,虽没有青鱼、草鱼的冲击力猛烈,但持久力强。故钓到5公斤以上大鲤鱼,不要急着出水,而是要跟它比耐心,在水中慢慢搏斗,它不动,你牵引;它游动,你不动。利用竿线的弹力牵住,消耗它的体力,这样“较劲”5~10分钟,鱼才力尽上浮。
掌握提竿时间:提竿时机与季节有关。秋冬季鱼儿或在深水避寒,或进入冬眠状态,少有摄食,且动作微弱,一旦有浮标移动信号,应立即提竿。
提竿的动作要领:出现信号时,垂钓者应迅速提竿。正确的姿势是,竿柄顶住持竿的上肘部,肘部突然下压,手腕稍稍发力向上抬。提竿的动作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应注意好肘部、小臂和腕部的爆发力。尤其是手腕顿一下。这一顿”使得鱼钩刺进鱼嘴,因此幅度不宜过大,应简短有力;第二,不能大起大拉;第三,垂钓较大的鱼时应尽量遛鱼;第四,鱼往远处或深水处逃切忌硬拉,以免惊走周围鱼。可利用鱼线牵制,使上钩之鱼来回兜。待其无力后再拖出水。
秋季鱼不吃饵怎么办:水温的变化使鱼类的食性也有了改变,鱼的口味向腥香型过渡,所以顺应鱼类的食性,改变用饵的配比,是增加钓获量的主要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应对方法:1、选择具有腥香味道的鱼饵;2、在鱼饵里加入一些虾粉或鱼骨粉,增加鱼饵的腥味,提高鱼类摄食的欲望;3、选择荤饵,使用蚯蚓或红虫钓鱼;4、根据季节的变化,使用应季粮食作鱼饵。3众所周知,秋季是钓鲤鱼的黄金季节,但鲤鱼天生狡猾,要想在该季节钓获更多的鲤鱼,除了使用长竿、粗线、大钩、科学配饵等基本技巧外,实践使我体会到,还有如下技巧。
1、最好选择阴雨天垂钓,由于鲤鱼喜欢弱光,常栖息在水色浑暗、透明度较低的深水中,晴天很少靠边,只有阴雨天才会靠岸觅食。
2、选择浑水下钩。浑水下钩是指钓者应选择一年以上未干过,水深在1米以上,水色呈微浑或较浑的水域作为钓场,且选准钓点进行底钓。但是,人、畜等因素造成的浑水塘不可以选作钓场。为什么要选浑水塘钓鲤鱼呢?这是因为:“1.鲤鱼是制造水的“专家”鲤鱼一般靠其发达的颌骨挖掘底泥觅取食物,弄得一股股浑水和一层层鱼星泛出水面,因此,凡是有鲤鱼群的水塘,水均被它们搅浑;2.鲤鱼喜欢弱光,常栖息在水色浑暗、透明度较低的深水中;3.选择这样的钓场且选准钓点,相对而言,钓获鲤鱼的把握要大一些。
3、包食挂钩。包食挂钩是指用当日自己配制的包食饵料搓坨挂钩直接进行底钓。麸皮和适量玉米面合匀在用少量水把它调稀以能捏成团即可.包食挂钩钓鲤鱼的好处颇多;1.适合鲤鱼喜荤更喜素的口味;2.包食散落水底,形成较多的诱饵,既不需打窝又不需续窝,而且诱鱼快,留鱼久;3.诱饵和钓饵自然统一,鱼儿容易上当而频频咬钩;4.换饵次数相对减少不易惊鱼;5.能对抗小杂鱼闹窝,方便鲤鱼咬钩,创造了良好的“优窝”环境。
4、巧用双钩。巧用双钩是指将脑线等长(约10厘米)的双钩(丸也10~12号钩)均挂上述面索施钓。这样,钓饵沉入钓点后基本靠在一块、目标大、气味深、诱鱼快、鱼咬钩欢。
5、稍缓提竿。鲤鱼咬钩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漂相;即多数为黑漂;少数为送漂;个别为领漂。垂钓中要相对钓钝,漂尖露出水面4~5目,当开始发现黑漂,送漂、领漂的瞬间,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后迅速抖腕提竿。稍缓提钩,主要是根据鲤鱼光“叼”后“吞”的咬钩特点,让其将钩饵;“吞牢”后再提竿,这对于减少提空钩、防止鱼脱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6、早晚最适宜。由于一天之中早晨和傍晚时钓场最安静的时刻,可是鱼索食最积极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上鲤鱼的时段。
秋季后期,鱼群随着水温的逐渐下降是由浅到深移动的,晚秋时的鲫鱼和鲤鱼已经是成群活动了,多在四五米左右的私中活动觅食,其特点还是早晚上鱼率高,钓上的鱼个头也大?要选大而深沟汊处,最好是在陡坡处选择钓点。朝阳稳水处是首选,在钓点上寻找,要在有水蒸气的地方选择,这种地方水较深,水底水温也高,是钓鱼的好地方。如果水库整体水位较浅,就要使用长竿钓远处,才会有鱼咬钩,因为钓点离岸越远,水底水温也就会越高一点。竿子一般情况应使用5.4米以上手竿。在晚秋后期,抓住温度变化的机会才是钓好这季鱼的关键,抓准机会,会大有收获。晚秋,也是大鲤鱼咬钩的时候,往往是在钓鲫鱼时,一天也能钓获多条大鲤鱼。在竿子的选择上,应以调性较软的竿子为宜(可选择四六调竿),细线只有配软竿才能钓获中钩的大鱼,这是硬道理。一般使用四六调5.4米手竿,1~1.2号主线、O.6~O.8号脑线,伊豆2—3号无倒刺钩。脑线要长一点,长脑线要比短脑线的弹性大一些。至于钓饵,根据多年在大中型水库钓鱼的经验来看,还是以素为主,荤为辅,
饵料的配制应从实际出发,因为发洪水时带进水中富含淀粉的物质,高温季节腐烂,在水温下降后,被慢慢转化为葡萄糖,导致水底的酸碱度降低,致使水味有点甜的感觉(所以,在配制钓饵上,要突出自然谷物的清香和“甜”字。对爱好海竿钓鱼的钓友来说,晚秋是海竿串钩挂蚯蚓或红虫钓大鲫鱼最佳时期。钓法有多种,可走钓、可守钓、可拖钓,钓获的鲫鱼可比手竿大多了,运气好的话,常有鲇鱼和大黄颡鱼中钩。
金秋季节的钓鱼人一年中收获最丰的季节,水库野湖中的鱼儿经过春季苏醒摄食,夏季开口觅食,到了秋季,鱼儿可以说是大口狂食了——出于本能,在这个季节的鱼儿要吃到足够量的食物和营养,完成一年中的增膘长个,为越冬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秋季钓要突出一个“近”字,无论是夜钓还是白天钓,在近处,钓手总能与“溜边鱼”不期而遇,钓到较多的大鱼或小鱼,钓近总比钓远有着更好的鱼获。
一、选择适宜钓近的钓位。
1、伸入水库湖泊水域中的“大铧尖”。由于原生态地势地貌的一百万规律,水库湖泊的水面上总会露出一些半岛状的陆地凸出形地形,这种伸入水域中间的陆地,由于像农民犁头上的铧尖,钓鱼人一般称之为“铧尖钓位”。这种铧尖钓位的地形影响了铧尖两边部位鱼儿在回游时必须经过铧尖顶端才能实现两边的来往游动,铧尖部位自然也成了两边鱼儿回游时比较近岸的鱼路。
2、近岸处被涨水淹没的庄稼地的田埂上。秋天雨季里,连阴雨会致水库形成涨水而使水位升高。淹没区里,农民们种下的瓜藤豆蔓成了鱼儿最好的食物。水下一块田地与另一块田地连接的田埂旁边,农作物栽植稀疏,田埂上由于人畜的日常踩踏、走动,造成杂草较少,不易挂钩,这些地点应是秋天钓鱼时比较理想的钓位。
3、水下斜坡处。这种斜坡一般以岸边陆地为最高点,越来越低的向湖库的中间倾斜延伸,斜坡的坡度以在30~70度为最宜,斜坡太陡容易形成“悬崖陡壁”,水流会使饵料在“悬崖陡壁”上躺(或触)不稳定;水下坡度太缓,不符合鱼儿觅食时爱停留的地形规律。要知道,鱼觅食时爱寻觅的地形,也类似于我们写文章,追求一种“食嗜(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境界。当然,在完全一个平底的水塘湖泊里垂钓时的选位则另当别论。
二、配置能够钓近的钓具钓组。
近岸钓,钓手与所要所要垂钓的鱼儿相对距离较近,人鱼交手后,面对上钩鱼儿的拼命挣扎,钓手回旋余地较小,心理负担却大,这就要求钓手在钓具钓组上有足够的物质准备。既然是近岸钓,竿长只用到3.6米长就行。竿子要用硬调竿,主线可用3号体质线,线长比竿长多出15厘米为好,脑线用到2号。这样配置出的线号似乎稍大,但秋季近岸野钓溜边鱼,常有大鱼不期而遇,线号粗些也算是无奈中一种选择吧。至于用漂,由于竿子较短,漂的选择余地也就大了,粗尾细尾可因钓手爱好而定。鱼钩一般选用优质伊势尼5号钩。
三、摸索与钓近要求相适宜的钓技钓法。
1、饵料。因在水库近边垂钓,相对来说,在白天必然是水浅小鱼多,有的地方,甚至有成群火柴硬长短的小杂鱼闹钩。所以在有小杂鱼闹钩厉害的地方,要优先选用颗粒状饵料工本味香饵料,如商品饵上的“嫩玉米”,或中原地区秋季山坡野洼里时令鲜嫩玉米及煮熟的红薯粒等。关于饵料,应由钓手根据所钓对象鱼及本地鱼类秋季摄食习性自择。对付小鱼闹钩厉害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更换钓位。
2、遛鱼。短竿野钓,中鱼后的回旋余地小,钓手最忌起身站立。以避免钓手因站立举竿,使鱼儿来到水的上层,形成见人惊恐,末路狂奔,断线脱钩。所以钓手在最初时期的控鱼遛鱼中,必须在水下较深处进行,尽量推迟鱼头出水的时间,免致鱼儿见人受惊。
3、手与鱼饵的距离缩短了,钓手与鱼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钓位上必须尽量保持寂静,以防止近处之鱼受惊远遁。
4、钓离底。鱼溜边说明鱼离底了,起码是吃离底或触底饵料的。可采取调5钓2或调4钓了。也可调定一个目数,挂饵找到底后再下拉浮漂1~2目开钓。
四、要有在钓近时突遇大鱼的各种准备。
近岸垂钓,一旦是大鱼吞饵上钩,钓手更觉刺激和兴奋,忘乎所以。应做到:
1、因竿短,控鱼范围有限,钓手要事先看清记牢地形,防止在遛鱼时,形成拔河,自己失足跌入水中。
2、挂好失手绳,以防万一。
3、网果放在身边,以便适时将遛透之鱼抄出。
4、勤换脑线。每钓一条3千克左右的中型鱼,尽量换下一副脑线,防止再次钓到大鱼时断线跑鱼,空留嗟叹。
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治愈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