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石渠宝笈展”晒画,内行看字画,外行看看“乾隆御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于9月8日起在故宫武英殿、延禧宫两处展场举行“石渠宝笈特展”,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字画为主,有包括《游春图》、《伯远帖》、《冯承素(传)摹兰亭序帖卷》等重量级展品在内的283件字画珍品,多为历代字画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
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海报
六月晒衣,七月晒书……北京故宫博物院“九月晒画,八月晒图”。
澎湃讯,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于9月8日起在故宫武英殿、延禧宫两处展场举行“石渠宝笈特展”,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字画为主,有包括《游春图》、《伯远帖》、《冯承素(传)摹兰亭序帖卷》等重量级展品在内的283件字画珍品,多为历代字画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前通过官方微博、流出来部份展品图象与布展实况。
由于要“晒”的书画作品太多,更出于保护脆弱易损的字画文物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酌,展览分两期,自9月8日至10月11日为第一期,10月12日更换部份展品,自10月13日至11月8日为第二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布展现场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号发布的说“阵容之奢华史无前例”,而据澎湃估计,清朝爱诗、爱画、爱写、爱盖章的乾隆皇帝恐怕也不会同时观摩如此多字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画长达两月之久吧。
“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为记念建院9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大展中的重量级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辑篇”两个部份,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辑及其著录字画的特点,让观众了解清宫典藏字画的聚散和特质。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在武英殿展出,以《石渠宝笈》著录字画为主轴,重视揭露字画收藏、流传、辨伪的历史。在现场看到,本展区展出82件(套)字画藏品,大多为历代字画中的经典之作。据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难得一见。其中,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应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东晋王珣《伯远帖》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次全卷铺开摆设。10年来,《清明上河图》仅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两次,但都未曾全展开。
“石渠宝笈特展——编辑篇”在延禧宫展出,以《石渠宝笈》著录的字画来源、编辑人员、编辑体例、储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份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点,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1字画著录巨作。本部份展出的晋顾恺之《洛神图卷》,画卷中乾隆及内府大臣的题识再述了《石渠宝笈》这1字画著录巨著的编辑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生动地勾画出乾隆的艺术趣味。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宋赵昌写生蛱蝶图卷
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元商琦春山图卷
明沈周桐荫玩鹤图轴
明徐渭梅花蕉叶图轴
明宋旭五岳图卷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清冷枚避暑山庄图轴
清王致诚10骏马图册
清弘历庚辰岁朝图并新正重华宫诗轴
清张若澄兴安岭图轴
清佚名鸽谱图册
《石渠宝笈》与乾隆的趣味
《石渠宝笈》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宫庭编辑的大型著录文献,中,“太上皇帝”、“避暑山庄”、“圆明园”一类的大印都是盖在引首和后隔水或前后附页上,“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印及殿座盖在画心上,有时“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印会在册页上当作中缝上的骑缝印用。另外,带乾隆御题的手卷还会有他的闲章作骑缝印,花样纷纷,使人琳琅满目。
一般来说,宫庭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和御笔书画作品上的皇帝印玺并不是乾隆或嘉庆自己钤盖的,而是负责此项任务的词臣根据皇帝或自己与皇帝的鉴定、探讨的结论,奉命在字画上钤盖的,有时还要负责对御笔字画做“润饰”的工作。根据内府印的钤盖方式鉴定宫庭字画是这类文物鉴定的重要手段。
清内府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庭庋藏的画院作品、帝王字画和内府收藏的前代字画,都按皇帝的亲笔指导,有极其标准的装裱要求和情势:挂轴多根据画的内容和色调选用浅米色或淡青色花绫作裱边,花纹有折枝花、云鹤、团龙等。包首用绢,签用仿古纸如金粟山藏经纸、侧理纸等,轴头有玉、象牙或紫檀等硬木。乾隆御笔的字画以玉轴头为多。画轴外包装有织锦面,单色绸里画套,套签为白绫墨笔书作品名称。手卷亦以绫为裱,画心上下为窄细的绫或纸撞边,压摩光滑平整。引首用内务府定造宫庭用纸,有藏经纸、手工描金花笺或云龙笺、手工墨笔描卷草纹或龙珠笺等,常有乾隆御笔题字,乾隆御制墨墨色浓重黑亮,神采焕发。包首花样百出,用各种
折枝花锦、织金锦及缂丝,其中以缂丝为包首的手卷,其图名都是用藏蓝色丝线以缂丝手法织出,精美绝伦。手卷的绦带有八宝图案、云龙图案等,色采有豆绿、赭红等。玉别有白玉、碧玉,正面刻云龙、夔龙纹,内侧阴刻图名并添金。堵头以玉制占多数,还可见珐琅、镂空铜镀金等材质。题签多用藏经纸窄条,楷书或行书图名,有的还书写上装裱时间。卷用蓝色海水云龙纹绸袱包装,内衬白绸里,上正中用墨线界出方框,框内墨笔书作者、图名。一些手卷另配有木匣,材质有紫檀、楠木、雕漆、金漆嵌螺钿等。册页多用淡米色绫边,前后附页有各种仿古纸、撒金笺、色笺或撒金绢、色绢,夹板有紫檀、红木、松木或软木包各种彩色织锦,图案大方典雅,许多都是内务府特制的仿古锦。夹板还有少许的铜胎漆布面夹板,图案有类似琉球的菊石等样式。
乾隆喜欢的,假的也要写成真的
《石渠宝笈》中,既有在中国书画发展历史上璀璨夺目的明珠珍宝,也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仿作,书中著录的某家作品并不一定就是这家的真迹,故宫博物院的字画库房里,就专门有寄存虽然经过《石渠宝笈》著录,但并不是真迹的资料库。《石渠宝笈》的著录只能保证:所录作品确在清宫收藏过;《石渠宝笈》著录的赝品,不会晚于乾隆或嘉庆。
另外,《石渠宝笈》只是相对客观地反应了宫庭收藏的情况,但在鉴别上仍有很多不严谨之处。这是由几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当时没有博物馆,无论是皇帝,还是他身旁的近臣,其对字画的了解和学习条件比较差。而当时都是私家或皇室秘藏,外人没有特殊的关系很难看到。编辑者或鉴定者由于自己见识的高低,判断力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皇帝一言既出,他人是没法不遵从的。比如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伪品先进入了宫庭,乾隆一看甚是喜欢,拼命题诗,赞美得无以复加,结果真迹来了,他也明白真迹比假的好,但是自己的身份在这儿,不可能自己承认我看错了,他就让手下的大臣去题诗说这个真迹怎样不好,这其实就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把戏。
录入:韩少华澎湃报料:澎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石渠宝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代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