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叉,诗坛上的一朵奇葩,见义勇为问题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唐代诗人众多,仅《全唐诗库》收录的诗人就达两千五百多位,其中,以“叉”为名,恐怕全唐诗人中只刘叉一人。奇葩之处,由名先显。

“叉”字,在《说文解字》中,指手指相交错。字形采用“又”作字根,“一”像手指叉东西的样子。

《辞海》和《新华字典》的解释就多了,有大七八种解释和意思,读音也有四种。就“叉”字本意来解名,刘叉就是刘交错、刘叉子之类的意思,或者是刘×。

当然,这样说有些荒唐,但足见其名之奇葩。

“叉”字我印象中最深的体现是年新版《三国》电视剧中袁术、王允等的台词——“叉出去!”网传这句大白话台词雷足了观众,我也被雷到了。如今,“叉出去”已成为网络用语,成了一个梗。所以,诗人刘叉这名字,我还感到有一丝丝的“雷”。

据说,刘叉之名,史料上误笔也很多,《新唐书》写为“刘义”;《全唐诗续补遗》写为“刘乂”;《苕溪渔隐丛话》写为“刘义”;四部丛刊本《李义山文集》写为“刘又”等等,“义/又/乂”字形近似,可能是弄错的原因。也算是他的奇葩处之一。

再说他的生卒年、字号、籍贯基本上都不详,也让人感到神秘而特别。

《新唐书·刘叉传》记载他曾投奔韩愈门下,作《冰柱》《雪车》二诗,地位超过了卢仝、孟郊。一次,刘叉与韩愈门客争论起来而不肯作出让步,就拿了韩愈数斤黄金准备回山东老家,临走前对韩愈说:“这是你写墓志铭奉承死人得来的钱,不如送给我吧。”这思维亦是十分奇葩。

刘叉的诗也像他的名字和行为一样奇葩。就是拿这首《偶书》来说吧。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长在日出的东方。《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

字面意思大概是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芜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也发生了,“野夫”看到了便怒火中烧。但是“野夫”又不敢拔刀相助,心中的正义之刀只能磨损下去。诗中把“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也是够奇葩。

我觉得这首诗结合刘叉早期经历来解读很有思想深度。《新唐书·刘叉传》《齐鲁二生·刘叉》《新唐书·韩愈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等典籍都记载过刘叉其人其事。

据说,刘叉是一位节士,有气节操守,年轻时“任气重义”,少放肆为侠义行,因酒杀人亡命。

后来,遇到皇帝大赦而脱罪,转而走上读书作诗的道路。据说,刘叉是因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闹出人命案,像极了江湖好汉的行为。若把诗中“野夫”看成作者,那便是作者看到不平之事怒火中烧。

虽自己“任侠仗义”的秉性未变,但鉴于“因酒杀人亡命”的经历,而犹豫起来,不敢再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率性,同时也失去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行。只能任由胸中正义、是非之刀继续磨损下去。

结合作者经历品读《偶书》一诗,可以看到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对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问题进行了深度反思和慨叹。

如今,社会出现了一些见义勇为者受委屈、担责任的事件,以致让人不由发问“以后还敢不敢见义勇为?”其实,诗中作者已经给出答案,作者对自古相传的匡扶正义之刀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对见义勇为的思想和行为是肯定的,是支持的,是褒奖的。

就诗文辩证而言,我认为刘叉已经指出了“见义勇为”问题的解决思路。

不平之事太多管不来,“万古刀”就会磨损。

或者说正义感的人变少了,“万古刀”就会磨损下去。

也就是说世上见义勇为之士变多了,不平之事就会减少。

不平之事少了,见义勇为之士的委屈也会减少。

世上之事皆由人起,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为见义勇为之士撑腰,让人人有勇气亮出胸中之“万古刀”,或许是解决“见义勇为”问题的根本之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zhen0635.com/cyxx/cyxx/15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