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草鱼,高中阅读理解还有更奇葩的操作

高考语文,浙江的孩子们是崩溃的,

因为——语文阅读理解,

“眼里还闪着诡异的光”!!!

据说,

原作者也搞不定标准答案……

文章的大意是,

穷人三儿子拿回一条草鱼,

一家人晚上美滋滋喝了一碗鱼配豆腐汤,

后来发现鱼跳出了锅外……

这个故事本身不难理解,

只是其中最后一句话让人费解,

试卷偏偏考得是这句

“鱼眼闪着诡异的光”的用意……

为什么会有诡异的光?

诡异的光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要作者给个说法……

作者表示无奈,自己也不知道,

最后一句只是为了开玩笑的……

10号,官方发布了正确答案,同时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

《一种美味》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原作者巩高峰:

 (1)陌生的光:

  母亲那一辈人,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一次鱼、肉,所以平日里看到鱼,会有一种陌生的惊喜。

 (2)陌生的气息:

  一个几乎从没吃过鱼的六岁孩子,亲手抓到一条鱼,能给全家带来一顿鱼汤,这种他没品尝过的味道,对他来说当然是陌生的。后文也呼应了,“他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

标准答案:

 (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

  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

  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1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原作者巩高峰: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多的。可是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没能进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生活稍微改善了一点,老三却可以上学了,这对两个哥哥显然不公平。所以,母亲的“端着碗出神,对着黑糊糊的夜出神”,用叠加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愧疚。

标准答案:

  ①“示意”、“却”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的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面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1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简析(5分)

原作者巩高峰:

  美味有三重意蕴。

  第一重,实指,美味就是鱼汤。一条巴掌大的草鱼和豆腐一起熬出的鱼汤,对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一家人来说,它就是美味。

  第二重,美味是反讽。因为文章明明写的是苦难。兄弟三个有两个不能上学,一家人好不容易熬一锅“鱼汤”,却因为三子可以上学而各有心事,最后都没喝成,这是一种“悲伤的美味”,用美味反讽现实。

  第三重,美味是一种希望。虽然鱼汤没喝成,两个哥哥没能上学,可是三子上了(原文是有写这个细节的)。那么三子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一种有一天可以随时品尝这种美味的美好寄托。

标准答案: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原作者巩高峰:

  文章结尾用了一个欧亨利式的反转,揭示这一家人其实没喝到鱼汤,而是喝的豆腐汤的现实。于是,文中弥漫的苦难和悲伤的气息因此更加浓郁。悲剧是把现实撕开给人看,而作者在结尾才撕开结果,让故事更有冲击力,也让文章更具力量感,令人读后回味的余地更大。

标准答案: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是不是突然觉得

高考标准答案是如此地精(keng)彩(die)

怪不得原作者直呼

“标准答案没出来,

我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啊~”

其实这种类似的理解题

在高中阅读题中早已屡见不鲜

上海部分高中语文考试,散文《雪夜》成阅读材料,问:文中多次写到我坐拥一本书、一张床,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图?学生在微博向作者求助。作者陈应松也懵了:“没啥意思呀,就是雪夜我在床上读一本书,非常幸福呀……我一看到题目就懵了,全不会做。不知这样考学生有什么意义”

某个语文高考押题卷,文章《离别》当选,作者于建嵘表示:“几年前,在火车上写的小文章,要进高考试卷了。只是,老师们出的这些题目,叔自己也不会答。如何办?”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子↓↓↓

不过认真说,文学评论和鉴赏可以高于作者的原意,在解读时也难以避免。当我们在评论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不是在探寻作者在怎么想,我们是在探寻作品在当下可以被挖掘出的内涵和对人的启迪。而这些内涵和启迪往往超出作者创作之初的所想。

比方说,红学研究的成果必然远远高于曹雪芹本人的想法,那些草蛇灰线、暗喻明讽,很多可能是曹雪芹都没有想到的。那又何妨?

再比如说,王国维先生说的人生三重境界。那三句诗词也都在“曲解”作者原意,那又如何?

文学的意义不在于探寻前人怎么想,而在于发现新人可以怎么体味。

  高考还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正如《一种美味》原作者邵高峰所说:“高考很大,可是在人生里,也就是刚刚上路吧。”

编辑石永康刘沛林廖黎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以下关键词,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河南校媒

“网红”老师丨校媒版《成都》丨考研丨你的名字丨雪景丨楼管男神丨“吃货”创业丨高校美图壁纸丨宿舍条件丨毕业照丨脑洞大开的校园景点丨高校《南山南》丨校徽集锦丨高校男女比丨河南校歌

?Storybook

考研丨爱打扮的男生=娘炮?丨奇葩亲戚丨独生子女丨手机照片丨单身贵族丨留守儿童丨情书丨冬日美食丨社团摆渡人丨17岁的爱情丨奖学金丨南方姑娘丨军训丨在外省读书丨上学路上

?青椒秀

戏曲文化

高考应援

95后︱国产动漫丨文化因子丨朋友圈指南丨小时候的年味丨春晚丨可爱的人丨老照片丨好书推荐丨神舟十一号回家路丨河南话测试丨拍照片丨吃早餐丨国庆游校园丨军训英姿丨姚明

?青椒视频

身残志坚小伙丨创意艺术展丨美食设计大赛丨好班长

航拍书法

汉服成人礼丨直升机进校园丨别人家的食堂丨圆珠笔画展

全媒体中心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广东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病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zhen0635.com/cyjs/cyjs/9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